小孩子本來就不太會死心塌地抓著一個問題不放,所以有時候反而比大人更能體會沉默的浪漫滋味。由於什麼都沒說,因此可以一起承擔它完整的一切。--p22.《蜜月旅行》
「死亡實在教人受不了。」我說。裕志回道:「而且這種事情是沒辦法習慣的。」--p30.《蜜月旅行》
我又想,會不會人生之中偶爾有些時刻,不能因為某些事是別人所期盼的,於是你就認為和自己完全無關。為了一種只能說是直覺的東西,讓你認真到連自己都覺得有些不對勁,但你依舊告訴自己一定要採取行動,即使不到事後你永遠不知道為什麼。--p59.《蜜月旅行》
本書從親密關係另一半的角度描寫面對父母的遺棄、
親人的死別走過生命的幽暗低潮
正如書名蜜月旅行
內容穿插兩次的蜜月旅行
透過旅行,兩人彼此距離的拉近
不僅是裕志心情上的轉變
也細膩的描寫女方愛佳的心情轉折
除了男女之間的親密關係
也描寫親子之間的親密關係
裕志與愛佳兩人的家庭正是截然不同的類型
愛佳的生母雖然在她尚在強褓之中即離家
自小與父親、繼母生活
但繼母將她視如己出般對待
與親生母親的關係也是良好的
愛佳的家庭溫暖的、有著明亮的溫暖氛圍
反觀裕志
父母親留下他給爺爺扶養
出國追求奇怪的宗教對他未曾聞問
自小只能與爺爺相依為命
孤獨寂冷如同那擺放著奇怪之物的詭異房間一般緊緊的束缚著難以掙脫
當裕志爺爺過世後
將那詭異房間整理過後也開啟了解放轉變的可能性
《蜜月旅行》與《阿根廷婆婆》一樣
男性因女性的堅毅與溫暖的母性特質面對死亡、走過人生的低潮
不太相同的是《阿根廷婆婆》以女兒的角度來觀察父親
描述父親以及自己與再婚對象-阿根廷婆婆相處後
逐漸找出生命的出口
《蜜月旅行》是以另一半配偶的角度更加貼近的描寫
對於親人死亡的心境
以及重新找回生命力量的心境轉折上
描寫的更為深入
不過以出書時間來說
《蜜月旅行》更早於《阿根廷婆婆》好幾年!
看完這本書沒多久
自己也做了一場夢
場景是自己與一群親友們
在一個餐廳之類的空間用餐
過世許久的表姊
在眼前一閃而過
我告訴其他人表姊有來
所有人的反應卻是"這怎麼可能"
無論我怎麼說都沒人相信
突然之間我才想起
表姊早已過世的事實
悲傷就這麼湧了上來...
又
多麼的微妙
在這場夢境過後幾天
自己確實與親友們聚餐(外公生日)
而我原先遺忘了這場夢
卻因表哥(表姊的親大哥)三歲的女兒
模樣就如同表姊兒時的模樣
才又突然的想起這場夢
感覺上彷彿暫時的被吉本的文字力量給粘著了一般阿......